无障碍版
文明城市人民建 建好城市为人民

站内查找:

站内搜索
关键字:
范围:

关于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的通告

时间:2020-12-25 15:10:30 来源:本网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文物革函〔2020〕395号)规定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公布本县市革命文物名录并向社会公布”的要求,为切实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经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研究,现对本县辖区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向社会公布。


揭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12月11日     


揭西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表
序号行政区域名称级别革命史实及依据是否为革命文物史料来源备注
市名县名
1揭阳揭西大同医院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刘峙、蒋光鼐、谭曙卿、陈济棠等东征军领导人物都曾前临捐款协助建成大同医院。至今保存有当时上至蒋介石、周恩来,下至军、师、旅、团、营、连长捐款芳名的漆匾,当时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还亲笔题匾“造福军民”赠送医院。1949年6月,中共华南分局机关从香港秘密迁往梅县,途经河婆,住在大同医院,在大同医院设临时办公室。1978年8月1日,大同医院被揭西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潮汕文化大典》《潮汕文化大典》华南分局机关办公地见吴育林、张国栋主编《揭西县志》第二编《大事记•二、中华民国时期》第2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2揭阳揭西大光学校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春,东征军讨伐陈炯明叛军,在棉湖战役中打败叛军林虎部,乘胜追击向五华、兴宁方向逃窜之敌至河婆,3月15日,东征军黄埔校军指挥部进驻大光学校,顾问室设于二楼大厅,蒋介石、何应钦等将领皆下榻二楼。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任第一纵队长的东征军,在取得惠州战役关键胜利后,10月26日,经河田进守河婆,指挥部又设在大光学校,至11月1日离开。周恩来便住在前楼图书室。在这段时间内,东征军在河婆的横江、虎山、九斗一带,以及坪上到五华的华阳、罗庚坝、双头等地,和敌军展开激战,歼灭了谢、李、陈部万余人,取得总称为“河婆战役”的巨大胜利,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78年8月1日,第一、二次东征黄埔校军指挥部旧址大光学校被揭西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名胜古迹辞典》东征军黄埔校军指挥部旧址
3揭阳揭西周恩来同志第二次东征革命活动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曾在该院南侧二楼住院,治疗眼病和胃病,彭克猷害怕军人骚扰医院,周恩来即书“凡属军人,一律不得侵犯”布告,贴于入门处,使医院秋毫无损。周恩来离开河婆时,送给该院手书“同心同德”匾。次年,即1926年,周恩来在汕头就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时,应彭克猷院长的要求,又题赠该院“博爱”粉红丝绸横幅,及8寸像片一张,并由秘书王武扬复信一封。1978年8月1日,周恩来同志第二次东征革命活动旧址中华医院被揭西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揭西县志》、《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揭阳揭西湖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胜利后,在澎湃派出的以陈魁亚为队长的10多人的农运宣传队指引下,湖西村黄兰相、黄巧国等45人率先到上村参加普宁六区农会。1926年1月中旬,湖西村成立了黄兰相为会长的农民协会,并建立了以黄巧国为首的10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农会会址设在黄氏房祖祠内。同年2月中旬,澎湃同志曾亲自到湖西村指导农民运动,同年5月,湖西村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28年3月,普宁六区在湖西村黄氏房祖祠建立苏维埃政权,名为“湖西区苏维埃政府”。反动派从1927年夏至1930年秋,先后三次对湖西村实行残酷的围剿,湖西村先后有黄暹、黄宝兴等19人牺牲和被杀害,在潮汕农民革命运动史上留下了壮烈的篇章。1978年8月1日,湖西祠堂被揭西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揭西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5揭阳揭西潮汕人民抗征队成立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韩江纵队北山支队以天宝堂为驻地。1947年6月7日,潮汕地委在天宝堂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约60人,宣告“潮汕人民抗征队”成立,确定了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的方针。7月,抗征队发表了《潮汕人民抗征队告各界同胞书》,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潮汕的解放武装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潮汕)支队。武装力量发展到11个团,7000多人。1984年8月21日,天宝堂被揭西县人民政府定为揭西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革命史迹通览》
6揭阳揭西潮揭丰人民行政委员会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夏,各革命根据地渐次组建起解放区革命政权。5月,首先在南山关西三德堂成立于“潮揭丰人民行政委员会”,由杨戬任行委会主任,何绍宽任副主任。颁布了减租减息法令,在潮安、揭阳(含揭西)、丰顺的解放区进行民主建政的尝试。1989年1月19日,三德堂被揭西县人民政府定为揭西县第3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7揭阳揭西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组织“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委任林美南为主任委员,李洁之、黄声为副主任委员,于1949年7月28日发出《人字第一号》布告,宣告该会在解放区成立。1949年8月1日,在南山镇道南小学举行纪念八一建军节暨“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成立庆祝大会。8月10日至14日紧接着在道南小学召开第一次潮梅行政会议,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辖潮梅17个县市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粤东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1989年1月19日,道南小学被揭西县人民政府定为揭西县第3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8揭阳揭西东征棉湖战役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25年3月13日,东征军第一次东征期间,由黄埔学生军组成、何应钦为团长的教导一团1800多人,在这里和陈炯明林虎部近万余人鏖战终日。教导团指挥部设于崩山,林虎部司令部设于大公山。当时蒋中正、周恩来和苏联顾问等都在崩山上,国民党黄埔系一二期精华(这些人后来多成为国民党党政军的要员)都投入战斗。下午4时左右,由顾祝同指挥的教导二团驰援,从背后直击林虎部司令部,引起林虎部的畏缩溃败,乘夜逃遁,终于取得战役的胜利。《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崩山、大公山——棉湖战役战遗址
9揭阳揭西陈屋寮抗征队活动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陈屋寮是一个从国内战争大革命时期起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老区,当时便有李文雀、李长省、李长乐、李长宰、李文亦、李文锐等参加古大存领导下的红军。还有革命母亲赵豆,陈秋花、邹寿足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李日煌、李彤等人的带领下,在该村成立了“陈屋寮青年抗日同志会”。1946年3月,中共潮汕特委在五区陈屋寮村成立直属经济工作队(亦称特务队、武工队),队长丘志坚,政委陈彬。武工队分两个组分别在揭阳、普宁活动。1947年10月,中共潮汕地委和抗征队司令部派何绍宽在灰寨陈屋寮村成立卅岭武工队。陈屋寮还建有情报站,站长为黄青,交通员阿敬嫂。《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团史汇编 上》、《贝浩纪念文集》
10揭阳揭西乌犁村党支部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1年春,中共派党员李子明(原名李耿凡)到乌黎村李氏宗祠办学,先吸收教师邓呈祥入党,五月间,成立乌黎支部,李子明任支书。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及各方人士支持下,开办夜校,为村民扫盲,进行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民团,并先后吸收16名党员(其中9名党员参加部队和政权工作),收集民间枪枝30多支和一批子弹,支援游击队,为解放事业作出贡献。1942年冬,党支部宣布停止组织活动,至1945年春恢复活动。《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1揭阳揭西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后勤部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5月,潮汕抗征队二支队指挥部由大北山迁至龙跃坑,潮汕地委书记曾广任支队政委,副书记刘向东任司令员,徐扬任政治部主任。当时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后勤部便设于李秉舟家。像刘向东、曾广、林震、陈彬、丘志坚、何绍宽等人,都常在这里活动,制订对敌作战计划,指挥了许多战斗。后勤部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保证各种粮食、物资的补给,还有在龙跃村秘密开办的兵工厂所需的相关材料等。《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2揭阳揭西潮汕人民抗征队兵工厂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解放战争时期,潮汕人民抗征队除靠打胜仗时的缴获以外,打仗用的子弹、手榴弹、土炸药等都需自己生产。龙跃村兵工厂仅能生产土炸药之类。龙跃村兵工厂在村侧李新开家一独立房屋设制土炸药储存弹药的仓库。1949年7月的一天,由于天气特别热,在村侧独立房屋搬炸药者手脚太重,失误而引起炸药爆炸,整栋房屋被炸平,整面墙飞出40米外远才倒塌。当场炸死8人,包括当时正被审判的敌特分子和审判者、兵工厂人员等。《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3揭阳揭西潮汕军政法庭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夏,潮汕人民抗征队按中共潮汕地委指示,成立潮汕军政法庭,主要是审判潮汕人民抗征队在历次战斗中及平时抓捕的国民党战犯、特务分子、土匪和地主恶霸等。潮汕军事法庭的庭长由潮汕人民抗征队提名报请中共潮汕地委批准,法庭设于南山镇龙跃村应升公厅。据说,在这里审判后被处决的敌特分子有10人左右。《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4揭阳揭西潮汕人民法庭看守所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夏,潮汕人民抗征队按中共潮汕地委指示,成立潮汕军政法庭,1949年起,潮汕人民法庭的附属看守所便设在进兴居。进兴居也曾经作为潮汕人民抗征队二支队的临时医院,当时在这里住的军医名叫彭德安,五华人。

15揭阳揭西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野战医院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潮汕人民抗征队原来的后方医院,隐蔽于大北山秤沟潭村鸡笼山。随着战争的需要和战场的展开,后方医院僻居深山,在前方战场的伤病员没法得到及时的救治,1949年春,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成立后,便将设在秤沟潭村的潮汕人民抗征队后方医院,迁至南山圩附近的榕树楼村陈氏宗祠,改为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野战医院。1949年4月,中共潮汕地委在赤寨后埔良干公祠举办潮汕干部学校,学员曾被组织到榕树楼参观部队后方医院。《广东革命史迹通览》
16揭阳揭西中共潮汕地委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一度迁到龙跃村北山楼内李氏祖祠内,并设有电台,直接与中央联系,也曾设于京溪园镇竹尾沟村丘林春家。在龙跃村北山楼内李氏祖祠内时,电台架设于祠内正厅右侧厢房。由于革命形势的飞跃发展,中共潮汕地委不久又随着潮汕地区的逐步解放经灰寨等地而迁入汕头市。《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7揭阳揭西团结报旧址(粗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7年6月,潮汕人民抗征队成立不久,便在粗坑村成立油印组,刻印的第一份,便是潮汕人民抗征队《告各界同胞书》。1947年10月10日,第一张《团结报》出版。《团结报》是潮汕人民抗征队的机关报。1949年元旦开始,《团结报》成为中共潮汕地委的机关报。1949年7月,改用铅印出版。10月,汕头市解放,《团结报》迁汕头市出版。1947年底以前,社址在大北山南麓,今揭西县京溪园镇的粗坑村。在该村曾搬了三次。(1)在村中;(2)在粗坑村隔河对面的一户人家;(3)在粗坑村后山上搭的草寮中。1947年7月至1948年3月,报社共5人。《团结报》在两年零一个月中,据不完全的统计,共出版报纸60期,138913张,连报纸、新闻增刊、快讯号外、捷报、传单、布告、小册子、钞票、大小表格等10种油印出版物计,共出版726439张(册)。以上是油印数。1949年7月至10月,在大北山解放区出版铅印版32期,共12万8千份。上述全共出版了85万多份,平均每天约980份。《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8揭阳揭西团结报旧址(归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1月至9月,《团结报》社搬到归善村。其时,多数时间在村后三里许的山中草寮,一段时间在刘氏祖祠。1948年3月至7月,报社共11人,社长(5月起)为陈衍之。8月至10月,报社共20人,社长曾烈明,副社长兼总编辑王一帆。当时刻字的叫黄树坚,是普宁人。《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19揭阳揭西团结报旧址(杨梅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9月,《团结报》社搬到南山镇属的杨梅到村,在海拔700多米的天子壁的半山坡上的小村里。部分同志借住民房“梅山小舍”中厅,大部分同志仍住新建的茅房。1948年11月至1949年5月,共16人,社长王亚夫(潮汕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副社长兼总编辑王一帆。还有编辑吴广煦,总务组长李江,张海鸥等。1949年6月至10月,40左右人,社长杨英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副社长兼总编辑王一帆。此后流动很大,1949年3月曾搬龙跃坑,4月搬到细溪,7月,又回杨梅到村,再搬细溪。人员有发展,领导人也有变动。《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20揭阳揭西曲湖岽战役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三日),潮汕人民抗征队第四大队,在南森乡民兵配合下,与五县联防主任钟超武部300余人在这里激战,第四大队第一枪便击毙了钟超武的外甥,从拂晓至上午九时余,潮汕人民抗征队第四大队一连打退了敌人6次冲锋。钟超武部伤亡16名,抗征队有两名民兵轻伤。最后,钟部不得不败退回河婆。 《揭西县志》
21揭阳揭西老虎岽战役遗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9月下旬一天上午七点钟,潮汕人民抗征队第四大队在老虎岽放开了排哨,准备把河婆镇内的敌人引出来,然后打一场伏击战。河婆镇内的敌人六七百人,分南北两路向老虎岽进攻,双方火力接触后,因众寡悬殊,且难于应付前后包抄之敌,我方牺牲6人:蔡传蘸、蔡常沃、刘浩、刘三福、刘天钩、蔡勇辉。为避免被敌人包围消灭,抗征队果断地撤离老虎岽,向龙潭井田方向转移,成功地超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揭西县志》
22揭阳揭西后埔岭下排战役遗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12月上旬一天,潮汕人民抗征队第六大队为诱歼河婆镇的守敌,派出一小队到联防队驻地后埔村去张贴标语,引诱敌人。驻守河婆的唐强中营集中了三四百人,从下滩村方向向后埔村急进。第六大队队长李彤率领部队抢先登上后埔岭埋伏,居高临下,组成交叉火力,双方激战从上午至下午。第六大队击退敌人几次冲锋后,选择时机,对敌发起冲锋。唐强中营招架不住,加上天色将晚,只好退缩逃窜回河婆镇。这场战斗,敌方死伤40余人,我方李文周、陈雪金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团史汇编 上》
23揭阳揭西裕民银行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2月,裕民银行迁河婆镇,并正式印刷“裕民币”,票面分5角、1元和5元等不同面额。裕民币与港币的比值是2比1,即2元裕民币兑换1元港币。同年7月23日,裕民银行改建为南方人民银行潮汕分行,刘化南、李子刚分别任经理、副经理。随着南方劵的发行,也取代了裕民币。《广东革命史迹通览》
24揭阳揭西南方人民银行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7月8日,在河婆正式宣布成立南方人民银行,开始营业,发行钞票,在华南地区闽粤赣解放区流通。同时禁止外汇、黄金、白银的流通使用。通过南方贸易公司,大量收购粮食、油、盐、柴等物资,迎接南下解放大军。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汕全面解放,统一新人民币。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25揭阳揭西建猷公祠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   年 2   月,钱坑刚刚解放,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以建猷公祠作为潮汕军政学校第一期校址,开展教学活动。学期一个月,学员主要是安排刚入伍的骨干和在国外有约回归的人员,共   120 多人。教育长郑苍霞,分设政治班和军事班两个班。已知其中政治班班长林挺。《钱坑革命史迹》编委会《钱坑革命史迹》第14、110、150、185、253、291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又钱坑当地人林良定采访潮汕军政学校学员闽粤赣边纵队二支政治部随军工作队林挺、林鸣及闽粤赣边纵队三支三团七营一连政训员陈桐后整理的《潮汕军政学校旧址——建猷公祠》文稿;潮汕军政学校第一期校址
26揭阳揭西潮汕干部训练班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4月,中共潮汕地委在后埔良干公祠举办潮汕干部学校第二期培训班。干校有财经班、卫生班等。还组织学员参观在南山、河婆、灰寨等地的中共潮汕地委最高领导机关及它主办的团结报,去榕树楼参观部队的后方医院,及几处新成立的区、乡民主政府,参加揭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的成立大会。华南分局负责人方方曾到后埔干校作报告。全体员生最后编入城市工作团,参加接管广州、汕头等城市工作。《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27揭阳揭西潮汕军政学校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夏末七八月间,中共潮汕地委在八斗种村开办潮汕军政干部学校第三期培训班,由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张希非任校长,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张玉书等任教官。潮汕军政干部学校虽然在八斗种村仅办了一期,但是培训了一批实用性极强的军政干部,奔赴各地,加强了潮汕地区的地方武装斗争力量,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政权和残余势力,在迎接广东全省的解放,直至以后新中国成立各种地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潮汕地区革命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当年这期军政干部结业时,全体师生还在河婆鹁鸪山合影留念。 《广东革命史迹通览》
28揭阳揭西华南文工团旧址西山公祠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上半年,随着几百万南下大军的进击,原来在香港的华南文工团,结合形势,随军迁到河婆镇,团部驻西山公祠。文工团以河婆镇为中心,通过文艺演唱的形式,配合解放大军南下进行宣传,和河婆青联在西山公祠举行联欢会。华南文工团的许诺、陈群等文艺家应邀为河婆青联作戏剧、舞蹈、音乐等专题讲座。华南文工团三队还在钱坑中学开办文艺培训班,历时一个月,潮、梅、饶、大南山各根据地派人前来学习,为潮汕地区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9月底,该团随军向广州挺进。《广东革命史迹通览》
29揭阳揭西华南青年联合会旧址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9年6月上旬,华南青年联合会随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由香港迁到河婆,在培光女子学校办公,中共华南分局青年妇女工作组组长、青委书记、华南青联主席黄焕秋便住在该学校。华南青年联合会于8月底离开河婆,迁往五华罗庚坝,后来随军向广州进发。9月6日,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司令部联合在河婆培光女学校召开潮汕党政军迎接南下大军动员大会,成立潮汕党政军迎接南下大军动员委员会总会,并要求各县成立相应的组织,号召潮汕军民立即行动起来,拥军支前。 《广东革命史迹通览》
30揭阳揭西许涤新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许涤新(1906-1988),历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副部长兼中央工商局局长、中财委六办主任、国务院八办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社科院副院长。撰写和主编了近40种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广东名人故居》
31揭阳揭西李耀先烈士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李耀先(1904-1928),1923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参与平息武装商团、滇桂军阀叛乱,参与反帝和省港工人大罢工活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调到中共广东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工作,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中共广东区委委员、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同时兼任邓中夏秘书。1927年,协助组织广州起义,失败后,任中共河南、芳(村)花(地)区委书记。1928年,担任市委委员,代理中共广州市委书记职务,夏秋间被捕,英勇就义。《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32揭阳揭西黄子松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黄子松(1882-1975),在马来西亚柔佛士乃埠经商,抗战期间发动筹赈工作,任柔佛区筹赈会要职,独资征募热心爱国青年,成立“黄子松机工回国服务大队”,举办了四期训练班,每期40人,先后共160人回国参加抗日前线的运输工作,有的当驾驶员,有的当机修员,大多数在缅甸北部腊戍到昆明这段滇缅公路上服务。日军南进,柔佛沦陷,黄子松被捕,在狱中遭受日本帝国主义惨无人道的摧残,险些丧命。此外,多次捐助家乡及侨居地公益项目。 《揭西文史 第3集》
33揭阳揭西林美南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林美南(1909-1955),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告密被捕,关押至1936年才保释出狱。1937年冬起,历任中共揭阳县中心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潮揭县委书记、潮揭普惠中心县委副书记、潮(安)揭(阳)丰(顺)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潮梅特委书记、潮梅特派员、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党代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广东区党委区委委员、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闽粤赣边纵队政治部主任、汕头市军管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市军管会主任、粤东区党委副书记兼粤东行署主任、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兼珠江水利总局局长。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第二副主任,1955年病逝于广州,终年46岁。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34揭阳揭西黄编烈士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黄编(1926-1948),1947年10月,参加潮汕人民抗征队,当上机枪射手,为闻名远近的神枪手。王国权曾悬赏30万金圆劵捉拿他。1948年11月茅坳嶂战斗中为敌机枪击中颈部,送秤钩潭抗征队后方医院抢救,于1948年11月22日去世。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35揭阳揭西林英杰烈士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林英杰(1913-1950),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到石牛埔南侨中学任教,南侨中学被迫解散后,北上抗日,1940年10月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进华中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3年至1945年,先后任盐城县政府秘书长、区委副书记、盐城市委书记。1946年初,被派往台湾,任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1947年,参与领导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1950年初,由于叛徒出卖,在台湾被捕,同年7月22日被杀。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36揭阳揭西德智别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侯祥麟(1912-2008),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及化学学部委员。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马泰伊国际科学技术奖(意大利)等多项奖励。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部级奖励成果580多项。1986年获“马泰伊国际奖”时,奖金25万美元全部捐给国家。1981年春,揭西县落实政策,归还侯家祖上40多间房屋,侯祥麟将房产全部捐给当地办教育。
侯祥麟故居
37揭阳揭西大洋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主要纪念第一二次国内战争大革命时期,中共古大存在八乡山创建革命根据地时先后牺牲的革命先烈(包括2位抗战时期牺牲烈士)。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38揭阳揭西良田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1934年红军十一军古大存领导下,以卢笃茂为团长的红二团,在良田乡湖头菜园坷被敌人包围,殉难的9位红军,以及良田乡在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牺牲的6位烈士。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39揭阳揭西李日煌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李日煌(1911-1942),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灰寨地区本地最早入党的党员。10月,在灰寨成立“青抗会”。1938年8月起,任中共揭阳县第五区第一任区委书记、中共揭阳县委组织部长。在南侨中学工作时,在一个倾盆大雨的夜晚往普宁大南山执行紧急任务,不慎摔伤,肋骨折断,不治逝世,终年32岁。《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0揭阳揭西五云烈士纪念碑亭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五云地区的革命烈士,包括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抗日战争以前(1937年7月6日以前)彭高维等12人,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蔡光等8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日以后)彭如忝等9人,三类共29位烈士。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陆丰县委副书记的彭凌述。 《汕头市志 第4册》
41揭阳揭西五经富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五经富、京溪园二镇分别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烈士一共63位。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2揭阳揭西棉湖石母山革命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1950年5月至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后方医院住棉湖厚埔村时期,因战争伤亡的刘铁牛等13位烈士和棉湖镇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王伦学、王烘等9位烈士。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3揭阳揭西下砂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参加革命的下砂赤卫队队员烈士6人及解放上砂时牺牲的烈士1人,共7人。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4揭阳揭西河婆象山烈士纪念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现河婆镇、坪上镇、龙潭镇等乡镇在1953年以前牺牲的烈士,包括七·二四上砂牺牲的张介萍等10位烈士,一共43位烈士。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5揭阳揭西南山革命烈士纪念亭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南山镇、灰寨镇两地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28位烈士,最后又增加在1979年对越战争中牺牲的3位烈士,合计共31位革命烈士(其中有3人已不知名字,概以“仝志”称之)。《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6揭阳揭西林美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林美(1926-1948),东园镇玉湖村人。1947年夏,林美在京溪园粗坑参加潮汕人民抗征队,先后任第八大队一中队一排班长、排长。1948年12月初,抗征队与国民党保安十六团在大溪镇坎头圩激战时牺牲,时年22岁。《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7揭阳揭西白石革命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4月27日下午,抗征队第一大队即丘志坚部及揭阳县三区武工队、三区联队共300余人于白石山高地伏击国民党保安11营王国权部400余人,激战4个钟头,毙伤敌中队长以下官兵30多名,迫敌仓皇逃窜。我军牺牲6名,受伤7名。此墓即纪念白石山战斗牺牲烈士。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史编写组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史》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贝浩纪念文集》,第84页,2003年1月;揭西县史志办《中国共产党揭西地方史(第一卷)》,第185-186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4月版;《钱坑革命史迹•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三团及前身发展大事记》第116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3月;
48揭阳揭西塔头革命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1946年1月3日在鹅毛溪燕子岩作战牺牲的澄海隆都人、韩江纵队大队长许继。以及塔头地区在各时期牺牲的烈士17位。《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4册 揭阳市》
49揭阳揭西凤江凤南革命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纪念1950年底至195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留在粤东清剿国民党残部、反动地方势力,及协助地方开展清匪反霸和镇反运动等,驻扎于凤湖乡南珠楼的部队临时医疗点因病不治牺牲的部队人员5位烈士。 是

50揭阳揭西王波群烈士墓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王波群(1956-1985),共产党员,1975年1月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四二六六部队连长等职,于1985年3月9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终年29岁。该墓是王波群烈士牺牲后在家乡贡山村的骨灰原葬墓。《揭西县志》


相关附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 揭阳政府网 普宁 揭东 惠来
主办单位:中共揭西县委 揭西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揭西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粤ICP备13010215号
技术支持:广东信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我们:0663-523261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标识码:4452220001 粤公网安备 445222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