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本期封面主题精选了12 个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期待能用这些案例启发您的思考,共同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天,一起来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学校如何打造现代化高品质人文特色高中的县域样板——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学校建校21年来,坚持“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让所有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围绕“礼善”主题开展各类教育行动的学校文化,近年来,学校又发挥人文特长,积极打造现代化高品质人文特色高中的县域样板。 一、立足发展实际,确立“人文特色”新目标 高品质特色发展是新时代对高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探索。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学校立足办学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明确了“人文高中”的新坐标。 一是在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中形成特色。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双翼。我国著名机械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过:“从表面上看,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人文是求善,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但从两者内在的关系来看,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两者不可切割。”因此,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双向渗透,增强理科教师人文教育的意识与自觉,挖掘理科内容隐藏的人文信息与价值,并将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素养写进理科教学的设计里、融入理科教学过程中。 二是在理念与愿景的塑造中引领发展。学校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滨江临海,深受“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江海文化濡染,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让所有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建校20多年来,地域的文化土壤以及学校在人文方面上的努力和精神、思想上的追求逐渐积聚、沉淀、凝结,最终形成了学校今天的“礼善文化”,它以“崇德循礼、止于至善”为内核,其中,“礼”重在外在的规范,行为的准则,习惯的养成;“善”重在内在的修养,精神的根基,追求的目标。“礼”与“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实验人的文化基因。 三是在立德与树人的统一中凝聚共识。“人文特色”的新目标,还体现在摈弃单一追求分数和升学的路径桎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课改的深入,学校在“立德树人”的探索中凝聚了“礼善学子”的培养共识:高远的志向、高尚的情操、高强的身心、高效的能力、高雅的志趣、高度的自觉。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开展了“礼善学子”铸魂行动。“铸魂行动”以“礼善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打造礼善场域、完善礼善课程、优化人文管理、推进主题活动、开展劳动实践、协同家校育人为“六驱”,将人文教育融入了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建设人文环境,打造“书香校园”新标识 让师生具备深厚、独特的“礼善”人文气质,阅读是重要的实现方式,为此,学校建成了一系列与读书和文化交流有关的大环境,包括省级“多元化阅读”课程基地、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凤凰校园文学基地、“多维艺术”课程基地、阅读大街区等。 一是凝练“阅读宣言”,让阅读理念根植心间。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精选凝练富有力量的阅读宣言。例如:阅读让灵魂变得有温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要我们喜欢阅读,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我们读书的身影等等。阅读宣言是我校阅读文化构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指引学校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让阅读的意义深植在每一位师生心田。 二是建设阅读基地,让阅读课程成为常态。学校不断完善江苏省“多元化阅读”课程基地,建有阅读研修、中华文化、丝路文化、双语阅读、展演、影视等六大中心16个场馆,以“阅读与观赏,阅读与表达,阅读与展示,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听、说、读、写、演、观、思、评”八个活动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生态型场景化、开放型参与化、生长型素养化的图书馆,促进了师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是打造阅读街区,让阅读行动随时随地发生。学校打破学科壁垒与空间阻隔,依循“大阅读”“大空间”理念,不断优化阅读文化建设,从校园大门至中心大道、从教学楼至行政楼、从金秋艺术楼至体育馆、从学习区至生活区,从停车棚至活动场,学生经过的每一处,都设有可供阅读的内容。每一个教室与办公室都设有专门的阅读区域,它们与课程基地、综合图书馆、阅读街区一起,打破了阅读的空间阻隔,形成阅读“大街区”,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有热爱阅读的身影。此外,学校每月把图书室的图书流通到班级,定期更换,保证了学生持有书籍的交流量和阅读量。 四是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助推五育并举。学校邀请高校和本地专家参与专题讲座、周末文化讲坛,不断拓宽视野;每月举办读书分享会,激发阅读热情;开展阅读汇报评比,展示阅读成果,促使学生人人读书;构建“读创”相结合的阅读模式,通过剧本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2019年起每年举办“阅读节”,为期两个月。阅读节期间,有主题宣传语征集、阅读节“好书我推荐”征集、经典诵读、“一站到底”竞赛、课本剧表演、实验朗读者、“阅读的力量”生命叙事、好书漂流市场等活动。 三、优化人文课程,描绘“礼善学子”新样貌 学校在国家课程实施中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立足“礼善”人文特色,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重构学校课程结构,打造生发学生“崇德循礼”等行为规范、“止于至善”等美好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是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构建“礼善”校本课程。在高质量、校本化地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多元的“礼善”校本课程体系。“礼善”校本课程从礼仪规范、激情人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国际视野等六个方面展开,共开发包含礼仪文化之旅在内的36门校本课程,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需求。同时利用学校、家长与社会资源,开设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体育类、手工制作类、技能类等六大类96项学生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情感素养。 二是坚持学校与社会融合,构建江海文化地方课程。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与环境,发掘江海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果敢坚毅的自强性、创新创造的开拓性、崇文尚德的自觉性等独特的育人价值,开发了卓越人物、历史变迁、人文风貌等三大板块的12门课程。并将课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带领学生前往张謇故里、颐生酒厂、大生纱厂、江海博物馆等地,引发学生参与家乡建设行动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三是坚持目标与行动融合,构建激情德育活动课程。激情德育作为学校“礼善”课程的一部分,以项目推动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高雅的志趣、高远的志向、高昂的激情、高强的能力、高度的自觉。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努力营造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的激情氛围,注重养成学习专注、大声回答、主动提问、及时消化、规范作业、自主订正等“六大”习惯,强化规范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等“六种”意识,打造师德崇高、善于钻研、勇于创新、乐于进取的江苏省“南海潮”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培养积极进取、勤奋拼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实验学子。 在人文特色高中建设的推动下,学校校本课程优化了,课堂样态鲜活了,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自主与休息时间增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逐年攀升,成为海门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实验学子沐浴人文芬芳,一举一动都彰显着礼善的光芒。高品质人文特色高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却又意义重大的系统性工程,而我们依然在路上。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学校)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21期 文章作者|黄芳 责任编辑|程路 微信编辑|陶玉祥
稿件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