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文明城市人民建 建好城市为人民

站内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揭西动态

台湾三山国王进香团到揭西举行谒祖祭祀活动

时间:2014-03-18 16:05:39 来源:揭阳新闻网

缅怀祖宗,尊本崇源;一脉相承,寻根谒祖。39日至11日,来自台湾的台中、新北、彰化、嘉义、新竹、新北、宜兰、屏东等十多个县、市的26座三山国王宫庙的信众进香团,专程择日前来揭西三山国王祖庙,举行祭祀朝拜大典。

三山国王祖庙又名明贶庙;因历史上曾隶属于潮州府揭阳县霖田都,又称霖田祖庙,当地人称作大庙。祖庙位于揭西县河婆街道辖区之玉峰山下,距离县城约2公里。三山祖庙自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显灵三山,在古助唐兴宋;功昭万代,于今护国庇民,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是我国和广东省、揭阳市重要的对台接待基地。

佳期如约,盛况空前。是日,500名台湾三山国王信众,着盛装,鸣古乐,擎旌旗,尊礼制依次而行;34尊来自台湾各宫庙的三山国王神像,恭奉于队列之中,面向祖庙朝圣而来,场面壮观庄严。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揭西迎来的最大规格、最大规模的台胞寻根谒祖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由省台办、揭阳市人民政府、揭西县人民政府、广东揭西三山国王祖庙联谊会和台湾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联合主办。

这次盛会,引起海峡两岸广泛关注;更吸引众多两岸媒体眼球。早在台湾进香团到来之前,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专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已经捷足先登,长枪短炮静候佳音。国家与省、市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也纷纷赶赴揭西,迎接台湾进香团一行。

10日上午,省、市、县三级在揭西县三山国王祖庙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处长肖洪、台湾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会长潘俊光先生、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侯振富;揭阳市副市长曾瑞如、揭西县委书记邬郁敏、县长杜光亮;以及省台办、市台办、台湾三山国王宫庙主要代表等参加了欢迎仪式。

杜光亮代表揭西县委、县政府和98万揭西父老乡亲热烈欢迎台湾进香团的到来。杜光亮在致词中说,三山国王祖庙是台湾以及世界上所有三山国王庙的根源以及三山国王文化的发祥地。这次台湾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谒祖进香团来揭西交流参访,对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增强合作发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台湾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会长潘俊光在致词中衷心感谢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两岸三山国王信众的联系和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弘扬爱国奉献团结友爱的三山精神,通过谒祖进香,祈祷两岸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台湾谒祖进香团向揭西赠送了源远流长牌匾。欢迎仪式结束后,台湾三山国王500名信众举行了庄严肃穆的三山国王祭典仪式。三山国王祭典,是祭祀三山神的众多礼仪规制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仪式最繁、时间最长的最高典礼。

祭典仪式结束后,揭西县为台湾交流团举办了一场以相聚祖庙。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文艺联欢演出。

 

"201403180957042797.jpg"

  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01403180957331078.jpg"

  祭祀大典,古朴庄严。

 

相关链接

三山国王传奇 (上 篇)

六字动天威,九重颁岁祭。三山香火地,万古帝王钦。

——摘自初唐名将、诗人陈元光《祀潮州三山神题壁》

 

"201403180959298420.jpg"

千载古庙,圣地荣光。

 

一座古老的宫庙,非佛非道,无经文教义,无专职神职人员,却人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潮客同尊,万众同仰,是为一奇。

历隋唐演义,经宋元风云,阅明清兴替,几经战乱荒废,却每每浴火重生,1400多载长盛不衰,香火于今愈加辉煌,是为二奇。

虽为地方神祇,却漂洋过海,庙宇棋布,信众云集;其文化伸张,涵盖民族及移民史、考古与民俗学,超脱迷信低俗之外,是为三奇。

神人并无史实稽考,功却震动天威,历朝历代敕封,庙堂江湖传颂;唐名士大家作文,元《明贶庙记》记载,明《永乐大典》辑录,清丛书编纂收藏,是为四奇。

一庙分万宇,大潮汕各地,港澳台同胞,东南亚华侨,无论时局动荡平和,皆顶礼膜拜;更尊本溯源,认祖归宗,组团进香,行祭祀大典,是为五奇。

这就为揭西河婆三山国王祖庙。诸多传奇,决定其在世界上逾万座分庙中,至高无上之位置。

三山国王的由来

传说隋朝之时有一年的二月廿五,揭西河婆巾山白云岩一巨大石室之中,突然出现一白脸、一红脸和一黑脸的三位大汉,白脸叫连杰,年纪最长;红脸叫赵轩,年龄居中;黑脸最小,姓乔名俊。3人自称为异性结拜兄弟,受天命镇守巾、明、独三山。

这个时期,尚未有河婆一名,因此地为古潮州、惠州、梅州三市接壤之地,地域以石为界,因此时人称之为玉峰山界石神(玉峰山如今已惯称大庙山”——作者注),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刺潮时亲笔所撰写之《祭界石神文》,便指之这里。

这是最初的潮州三山神(秦朝设置的揭阳郡至隋朝时,已改设为潮州府——作者注)。

三山神传说在隋朝时已神恩显赫,常为劳苦大众救苦救难,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摘自元代翰林院编修官刘希孟编纂之《明贶庙记》),为当地百姓所拥戴,并在如今三山国王祖庙的庙址边上一棵榕树下,为之建庙予以奉祀。

唐元和14年(公元819),韩愈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触犯龙颜被贬任潮州刺史。韩愈上任之后,连月淫雨霏霏,农作物久浸受损,便求助于当时已神威显赫的三山神,果然不久雨停日出。韩愈遂择吉日良时,备下全猪全羊厚礼祭奠三山神;并写下《祭界石神文》。

据元代《明贶庙记》记载,宋太宗赵匡义征讨太原叛兵,两军对垒,战事吃紧关头,突然出现身披金甲的三位神将,驰马挥戈向敌军进行冲锋掩杀,王师遂大获全胜;班师凯旋之际,忽见城头云彩之中,显现出潮州三山神也六字(陈元光《祀潮州三山神题壁》诗中的六字动天威出处便源于这里——作者注)。太宗皇帝回京后颁下圣旨,敕封潮州三山神三山国王,老大连杰为助政明肃宁国王,老二赵轩为清化威德报国王,老三乔俊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并敕令工部和礼部增广庙宇,岁时合祭

于是,三山神从最初的一般地方神,经韩愈一祭,升级为潮汕最大的社神;再经宋太宗诏封,便一跃成为人间地位极高的国王(摘自揭籍作家贝闻喜所著的《三山国王崇拜》一书)。

于是,三山国王位极人间神坛、享受上至朝廷、下至万民祭祀朝拜的崇高地位,便从此形成;且历经各朝各代而不衰。

三山国王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三山国王由宋朝皇帝确立其级别与地位之后,神威愈加显赫,庙宇愈加增广;据元《明贶庙记》记载:潮之三邑,梅惠二州,在在有祠三邑指潮州府的潮阳、海阳、揭阳——作者注);由此可见三山国王祖庙早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就已经香火鼎盛非凡了。

至明清两朝,由于三山国王文化的核心灵魂为护国庇民,其忠君爱国,庇护百姓的思想,颇合执政者推行以儒治国的策略主张,因此对三山国王的崇拜,自明及清,朝廷倡导,官员推崇,民众响应,于是三山国王的崇拜由最初的个人行为,逐步发展至阖族阖寨、全村全乡顶礼膜拜;并逐渐形成一套有组织、有仪式的祭祀模式与信仰文化。

如果说元代时期,三山国王庙的分布覆盖了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地的话,那么到了清朝和民国,广东的东莞、佛山、中山等地以及福建东南的大部地区,甚至远至江西广西以及日本新加坡,均已经有了三山国王庙的神祇.一些地方,虽然称谓不同,但从其宫庙的对联及供奉的神像而言,依然是三山国王。

对三山国王文化的信仰,潮汕地区尤其是揭西县域周边,多以姓氏和血缘为关联,一村一寨奉祀一座宫庙。据《三山国王崇拜》一书作者贝闻喜老先生的考察,三山国王庙在岭南地区分布及影响之广,超乎想象;其中仅海陆丰一带,清末民国时期,最高峰时一社设一王爷宫(海陆丰称三山国王庙为王爷宫),按每个自然村至少有两个社算,整个地区4000多个自然村合共有上万座三山国王宫庙;这些宫庙在文革时期,大多遭到拆除损毁,拨乱反正后,才又陆续恢复重建,至今数量已不可考。

自明代开始,客家人、潮汕人开始了红头船过番,于是,三山国王也开始了漂洋过海,并在东南亚一带甚至欧美大陆扎根发展。一句话,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三山国王庙。

三山国王文化发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宫庙一万多座;其中台湾地区便有510多座,信众800多万人。

三山国王文化在台湾

三山国王登上宝岛台湾,有史可查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距今400多年历史。那个时候,荷兰人还没出现在台湾;更比郑成功于1661年收复台湾,早了75年。

1586年,河婆人马义雄、周榆森随身带着从家乡带来的三山祖庙香灰包和灵符,历经艰辛来到台湾彰化县创业。二人选择一片长满荷花的沼泽林地作为落脚之处。因此地盛产荷花,后有一小山仑,二人便取家乡河婆这一谐音,将落脚处命名为荷婆仑。越明年,马义雄、周榆森在荷婆仑搭建一简陋屋舍,取名肇霖宫,内供一牌位,上书敕封三山国王神位牌。这就是三山国王在台开基之庙。1986年,肇霖宫举行隆重的开基400年庆典活动,可谓盛况空前。

此后数百年,随着粤东地区民众的不断赴台创业和定居,一座又一座三山国王庙,渐次分布在台湾18个县市之中。1980年在屏东县新建的三山国王神庙,可算是最年轻的一座宫庙。三山国王信众更是日益发展壮大,据台湾三山国王宫庙联合会会长潘俊光介绍,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约有3成多的民众,信奉三山国王,其中仅云林县大牌乡大和街(即原太和街)的三山国王庙,便拥有信众近50万人。

由于一湾乡愁被台海阻隔,三山国王信仰便成为这些离乡背井、客居他乡的游子,缅怀家乡的精神寄托与表现形式。归侨作家刘少卿在他的抒情散文《故乡神明故乡情》中动情写道:老一辈潮人在(异邦)流汗流血、冒险患难、艰苦挣扎的时候,就凭这些故乡神明给予心灵上的慰藉作为精神支柱……每家每户安置三山国王神位,初一十五上香,过年过节时集会祭拜,加强同乡的团结和各族的和睦,每遇同乡纷争,大家就会同来劝阻说,我们同是唐山来的,都是同拜大庙爷的一家人,双方就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如今在节日喜庆之时,对故乡神明的顶礼膜拜,仍代代相传。这也正是炎黄苗裔,缅怀祖宗,尊本崇源,寻根溯祖的最好表现。

正因为此,回家乡拜祭祖庙、认祖归宗便成了800多万台湾三山国王信众,心里的渴望与行动的呼唤。一拨又一拨的台湾进香团,怀着虔诚与向往之心,回到揭西大庙山下的娘家祖庙之中进行朝圣。

 

"201403180955409134.jpg"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韩愈亲写祭文

 

"201403180956267038.jpg"

  宋太宗赵匡义下圣旨敕封三山神

 

"201403180956410806.jpg"

  元代翰林院编修官刘希孟撰写庙记

 

照片均由 特约记者 李维照

(编辑:黄晓芸)

 

相关附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 揭阳政府网 普宁 揭东 惠来
主办单位:中共揭西县委 揭西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揭西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粤ICP备13010215号
技术支持:广东信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联系我们:0663-523261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标识码:4452220001 粤公网安备 445222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