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湖,卵清糕被寄托着昔日情怀,许多老人前来购买,就是为了吃过去的味道,回味年少的时光。
制作卵清糕的第一步是将面粉、白糖、鸡蛋混合成面浆。
面皮煎烤得差不多时就加上糖粉等配料。
刚煎好的卵清糕色香味俱全。
卵清糕趁热食用口感最佳,香软松绵,入口即化,细腻又绵密。
香软松绵,入口即化,白糖与红糖交织而成的微微清甜夹杂着芫荽的香味,一种既细腻又绵密的感觉在舌尖跳跃……这就是揭西棉湖传统美食卵清糕带给食客的美妙口感。这款只在秋冬季才有的经典小食让许多“吃货”趋之若鹜,它更被棉湖人赋予了温馨的昔日情怀。
□记者 林宝凤 特约记者李维照
秋季的棉湖像往常一样古朴宁静,多了秋风的渲染,却又更显古镇韵味。古镇往往都存在着许多镌刻历史的物品,这当中又蕴含着许多穿梭时光的文化,包括习俗、建筑、美食等。
棉湖素有“小食天堂”之称,街头巷尾有着各式各样的用传统手法制作的经典潮汕美食。在秋冬季节,“卵清糕”则是最有代表性的街头经典美食之一。近日,我们来到棉湖大街肚,探访这款专属于秋冬季节的美味。
历史悠久的棉湖“卵清糕”
在潮汕话中,“蛋”统称为“卵”。卵清糕,顾名思义就是用鸡蛋做成的糕点。而实际上,棉湖的卵清糕有时是没有蛋的。
说起棉湖卵清糕,大家都公认在大街肚摆摊的陈少龙制作得最美味。近日,我们来到了棉湖大街肚46号陈少龙的小摊,观看卵清糕的制作过程。
午后2时许,陈少龙与妻子就开始了这天的工作,多年来,他与妻子搭档,做出了无数的卵清糕,给予无数人特别的美食体验,周边的人,都亲切地喊他们为“龙叔”“龙婶”。
龙叔一边向我们介绍他与卵清糕的故事,一边继续着手头的工作。龙叔说,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棉湖就有卵清糕了,他自10来岁就随同父亲在棉湖挑着炭炉去街头摆摊售卖卵清糕,如今则是在固定摊点摆卖,不再跟以前一样“落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叫喊售卖)。他自立门户售卖卵清糕,也已近30年了。
简单而不简约的制作工序
卵清糕的制作很简单,需要的工具也就是一个炭炉,一只平底锅,一个锅盖。然而,制作工序却不简约。
首先是前期准备工作,这道工序相当繁琐,用一个容器装适量的水,把面粉、白糖按照比例调配好倒入容器中不停地搅动,待粉浆混合均匀静置两小时。虽然叫做卵清糕,但是有时却是不放蛋的。只有在老食客要求加蛋的时候才加进鸡蛋。这是因为不加鸡蛋的面皮比较好煎烤,相对来说不容易烤焦。第二步是将白糖、红糖混合研磨成糖粉,黑芝麻炒熟并将其磨碎,芫荽洗干净,切好备用。第三步是炭炉生火。在我们采访之时,龙叔刚生好火就已经有食客在等待了。龙叔夫妇分工合作,娴熟的技艺让复杂的工序变得有条不紊。第四步是把适量粉浆倒在平底锅上,慢火煎烤,煎到面皮上边呈现气孔,底部变为金黄之后,就在面皮上边均匀撒上糖粉和芫荽,然后把粉浆对折就完成了,龙叔把卵清糕做好后,就铲起来放在砧板上,龙婶就熟练地将卵清糕切分成菱形小块。
刚煎好的卵清糕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热乎乎的特别诱人,趁热食用口感最佳,香软松绵,入口即化,细腻又绵密。但由于夏季天气热糖粉易融化,所以这款美食有着季节性,一般只在秋冬季售卖。
富含乡味的昔日情怀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年代,卵清糕的价钱仍非常便宜,一整块才15元,一整块可切成15块菱形状卵清糕,一小块则售卖1.5元。因其物美价廉,口感香软浓郁,所以受到了周边居民的热捧。
在棉湖,卵清糕被寄托着昔日情怀,许多老人前来购买,就是为了吃过去的味道,回味年少的时光。采访期间,我们发现,前来购买的顾客,老年人要占一半以上。多年来,秋冬季吃卵清糕已成为他们的习惯。龙叔笑呵呵地比划着说,以前有一些女孩子总是来买卵清糕吃,而现在,轮到她们的小孩来买卵清糕吃了。龙婶说,有顾客说希望他们能一直把卵清糕给做下去,因为这款小吃有着一种老味道,有家乡的感觉。
本文图片由 林碧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