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4月29日在五云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起步之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要求,在镇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0.29亿元;税务收入292.38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2.9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
(一)“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立健全“1+1+7”指挥体系,全面形成上下一体、运行顺畅的镇村两级“百千万工程”指挥架构,提出“一心、双轴、三区”的城乡发展思路,立足“生态宜居美丽小镇”发展定位,谋划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提升美丽圩镇管理水平为目标,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项目50个,总投资2174万元,涵盖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雨污分流、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
(二)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坚持树牢大抓招商导向,充分发挥镇村干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作用,全面摸查盘点镇村闲置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全域谋划,每月组织外出招商推介。全年新洽谈项目1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3.175亿元,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兴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新签约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7个,揭西云汤山温泉酒店项目、兴泰文具厂项目、贵洋酒业建设项目、家居智能工厂项目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超额完成2023年招商引资任务。
(三)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因地制宜提出“一心、双轴、三区”城乡发展布局思路,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水稻、黄花菜、茶叶、牛大力等特色农业,建成县级水稻产业园1个、县级农业示范社1个,培育了“禾香念”水稻商标品牌。支持传统企业粤威制药发展壮大的同时,引进了贵洋酒业、兴泰文具厂等一批制造业项目,为发展现代工业打下了基础。利用天然温泉资源,建成热门网红打卡地云汤山酒店,短途生态旅游结合农业观光、文化休闲的新业态起步发展。
(四)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坚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全年完成了超700亩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村资源资产、鼓励投资等措施,积极拓宽行政村收入渠道,全镇各行政村2023年集体收入均超10万元。推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郑塘村项目谋划,完成入库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962.5万元。募集绿美生态建设社会资金120万元,投入财政资金近90万元打造了第一批绿美生态乡村、示范村、红色乡村和古树乡村,全年种植各类树木1.3万多棵,标记古树在册管理170多棵。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按照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原则,坚持把优先保障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全年谋划41个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1844.2万元。圩镇完成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农贸市场、美丽河道和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完成村巷道硬底化12.16公里,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8.9公里,建设了一批路灯工程、水利项目和公共活动场所等,民生事业持续进步。
(六)自身建设持续强化。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依法接受镇人大监督,办理镇人大代表建议10余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坚持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镇上下同心同德的拼搏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规模小,缺乏特色。招商项目总体质量偏低,拉动镇村经济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人居环境和圩镇治理短板较为突出;政府服务效能仍需不断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系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上级党政和镇委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坚持多元发展思路,不断壮大镇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其他经济指标按县下达给我镇的目标任务执行,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发力。一是深化圩镇综合治理。完成特色美丽圩镇客厅和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建设,加快镇区主干道、重要路口标识系统安装,持续巩固美丽圩镇“七个一”成果。完善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整合规划、执法、派出所、市场和村(居)力量,开展圩镇常态长效整治,提升美丽圩镇管理水平。二是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村巷道硬底化建设,积极推动下硿新楼至新圩县道升级改造建设和硁下村硁大线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全力配合做好国道235线改道工作,持续优化交通环境。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动有条件的村(居)利用已建成管网接入县自来水供水系统,持续推进赤告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短板。三是抓好典型村创建工作。指导典型村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村庄规划先行引领村庄建设与发展。综合考虑典型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公共服务水平、村庄文化发展等方面内容,计划投入资金196万元,推进典型村首批9个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百千万工程”美丽宜居示范村典型村样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聚焦经济发展多点发力。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加快对接招引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同时立足实际优化招商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接目标企业,力争新引进有影响力支撑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产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立足优势资源,聚焦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和特色旅游业等主导产业,着力推进育秧基地、龙江黄花菜种植和南药种植项目、赤告村3000亩南药种植项目建成投产,不断扩大现代农业发展覆盖面;支持规上企业粤威制药增加生产线、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技改等,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兴泰文具厂(二期)建设,扩大建设规模;发挥下砂交通区位优势和天然温泉、猴面石景点等资源,在云汤山酒店的基础上,谋划推动云顶山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三是激活乡村发展潜能。鼓励各村主动发掘自身发展潜能点,做到因地制宜特色发力,探索更多增收路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聚焦乡村振兴综合发力。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深化实施各级各类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核查,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做好农田储备,推进高标准农田流转,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运作。全面抓好垦造水田工作,力争形成交易指标。三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费处理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风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
四、聚焦绿美生态建设持续发力。一是厚植生态底色。深入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促进“四旁”“五边”植绿增绿,大力推广“我为家乡种棵树”小程序,推动城乡一体绿化美化。持续推进绿美生态示范村、绿美生态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和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深化“林长制”落实,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森林督查和林业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二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力度推进梅江河污染整治,因地制宜采用资源化利用和人工湿地模式治理农村污水。完善农村“雨污分流”设施,全面抓好现有污水处理终端长效运维管理。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落细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千村万池百里河道”清淤行动,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村美。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结合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乡贤投资或引进新能源项目,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推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生态环保新风尚。
五、聚焦提升生活品质用心发力。一是落实民生保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效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持续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让居民群众有“保”障、有“医”靠。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稳步推进麻雀学校撤并工作,持续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抓好基层医疗服务,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服务、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完成镇公共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满足机构进驻、集中办事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造提升。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快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镇村两级网格化、精细化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加强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道路交通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工作。强化社会治理,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基层信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六、聚焦自身建设全面发力。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好政府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持续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加强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依法接受镇人大主席团监督,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三是持续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落细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要求,按照“一心、双轴、三区”城乡发展布局,立足“生态宜居美丽小镇”发展定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