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5222MB2D259596/2023-00071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通知
揭阳市揭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09-20
揭西红色故事宣讲(2023第2期)∣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
2023-09-20

揭西红色故事宣讲(2023第2期)∣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

发布日期:2023-09-20  浏览次数:-

  为宣传揭西本土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加深青少年对揭西红色文化的了解,提升青少年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通过听讲红色故事,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图书馆,爱上阅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揭西县文广旅体局(县图书馆)、揭西县关工委、揭西县档案馆(县史志办)联合在揭西县图书馆24小时智慧书吧定期开展“揭西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图片


主讲嘉宾: 李燕兰
县档案馆退休干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故事全文

   国共合作后的两次东征 

  先简单概述《国共合作后的两次东征》内容: 第一次东征(1925年2月开始)是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离粤北上之机发兵进攻广州,广州革命政府决定东征,在此期间发生了“棉湖战役”(1925年3月12日至3月13日)(棉湖原属揭阳县)。棉湖战役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后举行的第一次东征。打败军阀陈炯明的著名战役,对第一次东征胜利起到决定作用。同时是现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是国民革命赖以发展的决定性一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棉湖战役”的中共党员有: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林祖通、高语罕、包惠僧、徐向前、陈康等 80多人。第二次东征(1925年9月至11月4日)是原来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乘东征军回师广州之机,重新占领东江地区,国民政府决定再次举行东征。此期间发生了“河婆战役”(1925年10月1日至11月4日)。

  (一)第一次东征及“棉湖战役”

  1923年初,陈炯明被逐出广州,踞守惠、潮 、梅东江一带,长期与孙中山对立造成广东的不稳定。1924年,由于孙中山离粤北上与北京政府谋求国内和平,陈炯明认为广东群龙无首有机可乘,遂发兵进攻广州。这时苏联军事顾问加伦提出东征的建议,认为只有出兵东江,打倒军阀陈炯明,才能改变广东局势。于是,广东革命政府决定东征。中共广东区委发表《中国共产党檄告广东工农群众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的宣言,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发挥革命柱石作用,支持革命政府出兵东江,讨伐陈炯明。

  1925 年2月,东征军以滇军和桂军为左路军和中路军,黄埔军校教导团和粤军为右路军,三路并进,开始东征。黄埔军校教导团由校长蒋介石率领,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军事顾问加伦等随军出发。东征军很快攻克东莞、石龙淡水、平山、海丰、陆丰,直指潮汕。1925 年3 月 6 日,东征军右路军抵达揭阳县城,周恩来住在县议会平房,次日搬至揭阳学宫崇圣祠。继而东征军占领汕头、潮州。正当右路军乘胜前进之时,担任左、中两路军的杨希闵率领的滇军和刘震寰率领的桂军消极观战,进至惠州后按兵不动。陈军总指挥林虎看到这个机会,策动 6 个师的兵力,开进河婆,抄袭右路军之后路,企图在揭阳、潮州一带包围、攻击孤军深入的黄埔军校教导团。

  东征右路军留张民达、叶剑英的粤军第二师驻防潮州,以防陈军洪兆麟、叶举残部的袭击。由蒋介石、周恩来、加伦等率领何应钦教导一团、钱大钧教导二团及许济的粤军第七旅迎战林虎部。3 月12 日,东征军从揭阳榕城出发,教导一团占领棉湖,指挥部设于棉湖兴道书院;教导二团向池尾推进准备抗击驻里湖之敌,许济旅从潮安经揭阳进至棉湖东北面的桐坑、古福-带。

  3 月 13 日上午,教导一团在棉湖的崩山、大公山周围农田与敌展开激战。教导团指挥部设在崩山,林虎军司令部设于大公山。林虎部占据有利地形,兵力多;教导团英勇奋战,反复冲锋,双方伤亡惨重。临近中午,许济旅投入战斗,迫敌后退。下午,林虎部发起反攻,许济旅不支,教导一团虽极力抵抗,但伤亡较大。下午 4 时多,教导二团在普宁里湖未遇到敌人,遂转向和顺乡(今属揭西县金和镇)投入战斗,从背后打至林虎军司令部,敌前线发现后方被袭,恐腹背受敌,遂狼狈逃遁,乘夜向五华、兴宁一带撤退,东征军终于取得棉湖战役的胜利。

  “棉湖战役”是现代军事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时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称赞说:“我们军队,现在已现出光彩来了”。苏联军事顾问加伦也评价道:“昨天棉湖一战的成绩,不独在中国所少见,即在世界亦少有的。”

  (二)第二次东征及“河婆战役”

  1925 年 5 月,杨希闵、刘震寰两部在广州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东征军迅速回师广州,平息判乱。7 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成立伊始,便着手开展统一军政、民政、财政工作。黄埔校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共产党员周恩来担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此时,原来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乘东征军回师广州之机,又在9 月重新占领东江地区。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再次举行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

  10月1日,东征军从广州出发。26日,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领导人率第一师第一团刘峙部和第二团金佛庄部,到达河婆。其时,洪兆麟从海丰退至榕城,与李云复、陈修爵、谢文炳等部集结,盘踞于棉湖和里湖一带。

  28日,东征军第一师第三团到达河婆,与第一、二团会合。因东征军第三师在五华塘湖附近失利,一师二、三团及师直属部队,于 30 日开赴五华增援,只有一团留守河婆。洪兆麟乘河婆东征军兵力薄弱之机,亲率李、谢等部三四千人,从里湖直奔河婆,扬言要“ 打进河婆,大劫三日”。一团团长刘峙怯战,周恩来因病住河婆大同医院,正发高烧,闻讯后即令刘峙及党代表贺衷寒率军驰奔九斗、樟树下布防阻敌,又令新到河婆的潮梅挺进军千余人,西出庙山及北坑一带,掩护侧后,自己则抱病临阵指挥。从早晨打到中午,洪兆麟腿部受伤,部下四处逃散,死伤甚多。

  10月 31日,二、三团及师直属队返回河婆,追击洪部,打入里湖、洪阳。11月 3 日,抵揭阳榕城。洪部向福建溃逃。

  11月 4 日,东征军总指挥部抵达汕头,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此役俘敌 4000 余人,缴枪 4000 余支,基本打垮林虎主力,扭转了蒋介石在华阳轻敌冒进造成的失败。此后,东征军乘胜克复潮汕,全歼陈炯明残部,安定大局,胜利结束了第二次东征。

  东征的胜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它对于揭西地区工农运动的广泛开展和工农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共产党揭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军两打大洋反动地主自卫团 

  大洋地处大北山,北接八乡山,地势险要。土地革命时期,当地反动地主组织自卫团对抗红军,成为顽固的封建堡垒。

  1930 年春,中共东江特委筹备召开东江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红十一军,急需解决粮食问题。3 月 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四十六团教导队长古宜权率八乡山赤卫队和运输队共 200余人,到大洋进行武装借粮。当右翼队伍攻进老屋下寨地主邹自含住宅时,其它各村的反动武装纷纷出动阻击,挡住中路及左翼队伍前进。红军队伍撤退时,负责粮食运输的曾尧、魏利善、林凤英(女)、卢永妹(女)、学老妹(女)、陈招(女)、魏招(女)、冯麻(女)8 人因失去联系不幸被捕。反动地主邹自含等竟用剖腹取肝的毒辣手段惨杀被俘人员。遇害的 7人中有两名妇女已怀孕,故当时称为“七尸九命案”(冯麻因年小未遭杀害,后赎回)。

  11 月27 日晚,红十一军四十六团团长古宜权率领该团和八乡山赤卫队约三四百人,从八乡山滩下出发,连夜进击大洋。红军抵何树崛时自卫团放火烧稻草棚,使红军战士暴露在火光之中,并趁机猛烈开火,迫使红军撤出村外。天将亮时,大洋各村的反动自卫团全部出动,登上高山集中火力向红军射击。红军战士英勇反击,至上午 10时,伤亡 30多人。正当危急之际,古大存率队伍赶来增援,终于打败自卫团,缴获粮食及其他战利品一批,返回滩下。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将在历次战斗中为革命献身的烈士遗骨集葬在一起,建立纪念碑。纪念碑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新仓村(大洋)。

   赓续红色精神,做时代新人   

  我们生活这片弥漫红色故事的揭西红土上,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信仰,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以上红色故事内容由揭西县档案馆(地方史志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