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揭阳市揭西县塔头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030042/2019-00021 分类: 命令
发布机构: 揭西县塔头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9-06-09
名称: 塔头村简介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6-0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塔头村简介

发布日期:2019-06-09  浏览次数:-
( )

塔头村,位于塔头镇东北方向,距离镇政府约l千米。东至里厝寮村、田墘围村,南至竹林美村,西至袁厝寮村、山寮村,北至大园村及京溪园镇上陇村。始建于元朝初期,吴氏从今凤江镇莪萃村迁此经商、种田谋生发展而形成。因先祖在村旁河堤上建有一塔,名叫“宝兴塔”,塔在河堤之上,居高位,又是村头,故而取名“塔头村”。

该村位于潮汕平原地带。主要河流有榕江支流五经富河,在村东面,是该村村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元朝,属揭阳县霖田都。明清时期,属揭阳县霖田都。民国时期,属揭阳县第三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揭阳县凤安区。1958年,属揭阳县棉湖人民公社。1961年1月,属揭阳县东园人民公社,1961年12月,属揭阳县塔头人民公社。1965年,属揭西县塔头人民公社。1983年,属揭西县塔头区。1986年至今,属揭西县塔头镇塔头行政村。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为吴姓。元朝初期吴氏先祖从福建云霄县迁移至今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莪萃村,后从莪萃村迁移至此地。世居民族为汉族,属潮汕民系,使用潮汕方言。2015年末,户籍人口3237人,其中:男性1830人,女性1407 人;80岁以上45人,最年长者96岁(黄秀娟,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500 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422人;农村留守儿童 60人;实际在村人口 2815 人。非户籍外来人口8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50人,主要分布在泰国和新加坡。

传统经营主要是经商兼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各种蔬菜、水果、甘薯等。该村是集市商贸之地,销售手工制品黄麻布及各种季节蔬菜曾是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现时手工编织黄麻布行业已逐渐被淘汰,主要生产经营还是经商,农业生产次之,部分村民外出珠三角等地务工、经商。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商业经营、农业生产、工资性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

特色工艺品有手工编织黄麻布。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粽子、红桃粿、米方、发包、粿条。

县道京棉公路,乡道塔凤公路、塔东公路、金塔公路,塔头村道经过该村。1965 年通电,1970年通电话,1997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网络,2011年通自来水。小学有塔头学校,级6个、班12个,2015年在校学生 491人,教职工28人。学校内另设有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310人,教职工 15人。体育设施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有塔头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有农家书屋,藏书1200册。

传统民居为潮汕民居,现存75座。代表性民居有四点金结构和下山虎结构的民居,少部分始建于元朝以后,大部分建于1949年后,每座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土木砖石三合土建墙壁和基础,普通灰瓦盖顶,主要方位为坐东南向西北和坐西向东,前、后厅各有2间房,中间1个天井。现保存都比较完好,有一部分有人居住。

现存宗祠4座,分别为孚叟公祠、吴氏毅祖祠、文荘祠和十三祠。其中孚叟公祠,始建于1943年,2001年重修,坐东向西,阔3间16.65米,二进深35.82米,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97平方米,堂号“泰来堂”。孚叟公祠石门匾书“孚叟公祠”,由吴文献书写;吴氏毅祖祠,始建于1953年,1998年重修,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结构仿四点金,土木砖石三合土建成、琉璃瓦盖顶,坐东向西,前、后厅各有2间房,中间有1个天井,行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