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西县上砂镇社工服务站,活跃着一位扎根基层的“90后”姑娘,她就是市七届人大代表庄瑞芝。“阿伯递来的一杯工夫茶,阿婶悄悄塞在我兜里的花生,就是给我最好的奖励。”作为全市最年轻的人大代表之一,谈及履职四年来的点点滴滴,庄瑞芝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满足和自豪。近日,庄瑞芝代表接受《揭阳人大》编辑部“人大代表面对面”专访,与我们一起分享人大代表、双百社工"双重身份"下的履职故事。
庄瑞芝(右),揭阳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揭西县上砂镇人民政府双百社工
《揭阳人大》编辑部:2021年当选市人大代表时您刚满25岁,经过四年的履职,您对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新认识?
庄瑞芝代表:当选为人大代表,既是荣誉、更是职责,既是动力、更是压力,最大的感悟应该是真正读懂了“责任”二字的分量。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分组讨论时老代表们说得头头是道,我愣是不敢开口,只会跟着举手表决时的窘迫。
经过这四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含义与分量,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学习工作中,这一句话无时无刻不提醒和鞭策着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既要敢于为人民群众代言发声,又要善于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里、扛在肩上,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一线听取和记录群众关注的矛盾焦点问题,并及时反映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和专业性,我深知自己来自最基层,无论是在自身素质还是在履职能力方面都还不够过硬,因此我更加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大会期间,认真参加相关报告的审议,积极建言献策;闭会期间,我积极参加市、县、镇三级人大组织的集中视察、专项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努力争当一名能履职、善履职的合格人大代表。
《揭阳人大》编辑部:您既是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双百社工,双重身份在实际工作中会不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压力?
庄瑞芝代表:说实话,刚开始确实有点手忙脚乱。记得有次正在村里走访低保户,突然接到通知要参加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两边都是急事,急得直跺脚。后来,我慢慢摸索出“双岗融合”的工作方法,现在反而觉得这两个身份就像左右手,配合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双百社工,双重身份确实会给我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为民服务的初心,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工作的要求更高。如何结合民生工作以双重身份为民发声,也是我一直不断探索的方向。
双百社工是从事民政领域兜底民生工作的基层力量,我们主要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等11类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服务,这个身份让我能够经常性深入群众之中,了解最真实的民生需求。而作为人大代表,我肩负着收集民意、反映民声、为民代言的职责,同样需要深入一线、了解民情,更好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双重身份的叠加效应就在于,社工工作让我能够长时间地跟群众在一起,掌握第一手民情;代表身份则能更好地建立起群众对我的信任,赋予我反映民生诉求、推动问题解决的平台;同时,双百社工的工作经历,让我提出的建议更有“泥土味”,而作为人大代表学习到的知识和开拓的眼界,又让我能够更好地开展群众释疑解惑等工作。总之,我觉得社工的蓝马甲和人大的代表证,实现了1+1>2的效果。
当然,双重身份下,群众对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之下也会带来更大的工作和履职压力。但我觉得,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我相信只要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就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就能在一次次的工作和履职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揭阳人大》编辑部:能否跟我们分享履职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庄瑞芝代表:说起最难忘的,应该是当选人大代表后第二年,遇见的特殊个案——帮困难户找回“身份”的事。那一天在日常下乡走访群众时,发现一户困难户邹大哥虽然与其“妻子”已有近二十年的事实婚姻关系,可至今连一张结婚证都没有,原因就是其“妻子”至今没有户口。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其“妻子”年轻时便有轻微精神疾病,后来精神状况恶化,把自己锁在屋里十几年,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导致既未迁户又未及时返回出生地更新二代身份证,成了“黑户”。
为此,我先后对接协调了民政、卫健、派出所等多个部门,经过长达4个月的资料收集、走访调研、实地取证,光证明材料就攒了两斤多重。最终,在各方力量的加持下,成功帮助邹大哥一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户籍问题,还推动民政部门将其妻子纳为低保管理对象,并根据实际办理了残疾证,确保其能享受到相关福利。
后来去邹大哥回访的时候,他脸上满是压不住的幸福,兴奋地从里屋铁皮盒里掏出个红塑料袋,给我看了他们崭新的结婚证。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真心真的能换回群众的真情,也明白代表履职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更是在帮群众把破碎的日子一针一线缝补起来。
《揭阳人大》编辑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部署,特别强调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基层代表,您有哪些实践体会和工作建议?
庄瑞芝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人大代表工作、生活在人民群众中,熟悉和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这是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各级人大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把服务延伸到镇街和乡村,各级人大代表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越来越紧密,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
对人大代表而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也是依法履职的重要基础。几年来,一方面,我定期到代表联络站参加“接待日”活动,与前来反映诉求的群众进行深入交谈,认真做好相关记录,能办能答的当场办结,疑难问题的按程序提交转办,有效推动了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结合双百社工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帮助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结合工作实践,我建议要进一步推动人大代表工作与双百社工等群团组织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依托代表联络站等,打造综合性的民意收集、民生服务平台,既能更加高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促进代表履职更接“地气”、社工服务更有“底气”。
《揭阳人大》编辑部:从一名“新代表”成长为“老代表”,对未来履职您有什么新的规划?
庄瑞芝代表:这次全国两会修改了代表法,增加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加强了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和履职监督管理,深化了代表对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的参与,为我们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进行履职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行动指南。
对兼具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者双重身份的我而言,这既指明了工作方向,更赋予了责任使命。接下来,我将积极参加培训,不断加强对新修改的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社工工作和代表工作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力争更好发挥两个身份作用,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题。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双百社工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岗位优势,在日常走访中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收集民情,在个案服务中发现政策执行堵点,进一步将基层治理中的共性需求转化为高质量代表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开展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
编辑部后记
在与庄瑞芝代表的对话中,“双重身份”始终是高频词。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并未将两者割裂,而是创造性地把目标放在实现两个身份的高度互嵌,把焦点放在如何实现制度优势与专业特长的融合共生。从青涩到从容,在这位90后代表眼中,人大代表不只是会议室里的举手表决,更是田埂上的躬身倾听,是灶台边的促膝长谈,是榕树下的释疑解惑,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人大代表,就该是沾着泥土、带着温度、闪着微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