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一、传统优秀文化的现状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道德却出现滑坡、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许多人在追逐名利的同时已经将道德文化、道德精神淡忘甚至抛弃;以往传统节日浓郁的节日氛围不复存在;人们对于节日的期盼之情相比以往也是大大折扣,很多时候只是被动的接受,更为重要的是传统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寓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明显不足;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文明在改变并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信仰。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变淡;老人跌倒无人敢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其归根结底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道德精神传承的断代,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同步。
二、传统优秀文化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一种现代文明,都必须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为其提供重要的思想来源。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弘扬、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思路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是本土居民生产生活之魂,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影响着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什么样的文化,或者说什么样的精神正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客观来说还是有利有弊的。有积极的影响,但也还是有消极的影响。各地由于历史原因,文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土发展的文化活动,积极继承吸收传统文化中合理优秀的成分。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
(二)让传统优秀文化走进课堂。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可以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注重运用身边鲜活案例,向学生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在课堂中营造正能量,并不断加深、强化,使学生把这种能量带入家庭,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
(三)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街道、车站、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各地应该多举办文娱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在春节等重要节日,更应该精心布置,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表演内容中,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将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灌输到群众的心中,杜绝春节期间各种腐朽、低俗的活动在各地蔓延。
(五)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四、意见和建议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意义。新的时代,应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推陈出新,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力。